我的好朋友M,多年前從國際知名獵頭公司出來自己單干,獵頭業務做的風生水起。最近我這里的一項業務想交與她合作,聊天中得知她被一家民營企業坑慘了,公司的HR與候選人合伙串通想不付獵頭費,一氣之下她將這家企業告到了法庭,案子現在還沒結,她說再也不和民營企業打交道了,實在沒誠信,輸不起。
你看,獵頭與HR的紛紛擾擾講出來真是一大把,自打我踏入HR行列到現今沒少與獵頭打交道,坑沒少掉,也結識了一批優秀的獵頭顧問,當然現在我們之間的關系和角度發生了變化。
6月我在中關村人才協會做HR下半場的職業分享,遇到了由HR轉獵頭創業的馬總,讓我又從HR轉型的角度重新認識了獵頭。
很多HR學員總抱怨獵頭不好用,他們是真的不好用,還是你不了解獵頭呢?你有沒有分析過獵頭公司的經營模式?這么多獵頭供應商,哪家適合你的企業?挑選標準有哪些?我估計90%的HR都不懂,所以你很有必要聽Peter講講獵頭內部的門道。
一、獵頭業務的經營邏輯
簡單來說,獵頭就是一門生意,為了生存下去,獵頭就要多推薦,多面試,多轉化offer,多入職,快回款。無論什么模式下的獵頭,都需要達成回款才能活下去,因此每家獵頭公司對獵頭顧問都有自己的任務要求,盈虧線是:每個顧問月度回款要求是至少是工資的1.5倍,達不成就是虧錢,持續3個月無offer無回款的獵頭就會被PASS,這就是獵頭公司的經營邏輯。
二、獵頭運作的三種模式
一般來講獵頭的模式有三種:KA、PS、MPC,HR你有沒有聽說過?每一種模式又是怎樣的呢?我們先看最普遍的KA模式。
三、KA模式
這種模式的運作邏輯是:先開發客戶,拿到客戶的職位需求,根據職位需求尋找候選人,是從客戶端開始到找到候選人結束的線性流程。
這是最傳統的獵頭模式,大部分獵頭公司都采用這種模式,它的核心不難看出,就是以客戶為中心,客戶有需求就組建團隊,消化掉客戶的所有職位,無論這些職位是哪個職能部門的。
KA模式有什么好處呢?我認為有兩點:一是客戶開發壓力不大,有幾個客戶就足夠一個團隊運轉的。在房地產行業,最聲名赫赫的幾家獵頭公司只做一個客戶,能做到幾千萬業績,真是將KA模式做到極致。在互聯網行業,也有幾家獵頭公司在阿里巴巴一家上做到上千萬業績的。從這幾個超牛的案例,我們就看到KA模式的端倪,就是組建團隊,努力完成客戶的所有招聘需求。
另一個好處是客戶穩定,如果能夠在一家客戶上不斷成單,客戶對獵頭公司是有依賴性的,因為說到底,無論哪個HR都不希望管理無數供應商。完成的職位多了,交往自然密切,就能展開更加深入的合作,形成良性循環。
說了這么多好處,KA模式有沒有問題呢?有,第一個問題就在于客戶所提供的崗位五花八門,總有一些崗位是不熟悉甚至是從來沒有接觸過的,需要從0開始找人,往往這些崗位的人都不太好找,可能會花費很長時間,或者一無所獲,顧問是否有意愿或者有能力投入是個問題。
第二個問題,就是這種模式沒有形成閉環,顧問在找人的過程中,總有一些很優秀的候選人,但是客戶用不上,這些候選人就沒有其他去處,只能沉淀在顧問的電腦上,無法轉化為顧問的生產力。KA模式對簡歷數據庫的依賴性是比較強的,但是,認為有龐大的數據庫就能做好獵頭業務,那又要走向另外一個極端了。
第三個問題,因為KA以客戶為中心的模式,造成有些獵頭公司老板認為客戶是最重要的資源,甚至為了防止顧問跳槽帶走客戶,不僅不讓獵頭顧問做客戶開發,甚至不讓獵頭顧問接觸客戶,長此以往獵頭顧問的客戶開發和客戶管理能力得不到培養和發展。所以在KA模式下,很多顧問都不會BD,因為只要做好幾家客戶就有足夠的業務量了。
四、PS模式
英國的獵頭公司最喜歡采用這種模式,Michael Page將這種模式發揮到淋漓盡致,而中國獵頭市場開始了解到這種模式,卻是Robert Walters 在中國大力發展的時候,因為Michael Page一般只招沒有獵頭經驗的新人自己培養,跟其他獵頭公司交往并不多,而RW喜歡從其他獵頭公司招聘有經驗的顧問,自然引起了行業關注。
PS模式的運作邏輯是從候選人端開始,為候選人尋找適合的崗位。
獵頭顧問入職之后,先確定某個職能方向,在此職能方向上需要尋找到200名左右正在看機會的中高端管理人員,將這些人員的各方面情況詳細記錄在案,然后去尋找適合這些候選人的崗位。每年都會有部分候選人找到了新機會,所以獵頭顧問需要不斷補充新的候選人。
PS模式下,獵頭顧問的平均職位產值是比較高的,因為候選人職位都相對比較高端,每成功一單收費都會比較高。同時也要求獵頭顧問有良好的銷售能力,因為對他們來說,在候選人庫建立起來之后,最重要的工作是尋找客戶。
PS模式一般是分區域的,一家獵頭公司可能有幾十個做財務的顧問,每個顧問只負責財務的某個模塊,某個城市中的某個區域,需要非常深度的細分。
所以這種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專注,獵頭顧問只專注于一個職能,而且很可能是專注于這個職能總監級別以上的人選。
同樣PS模式也存在著問題,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大客戶,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是常態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各個部門之間經常互通信息,但是也不可能完全解決,他們就沒想過幫客戶解決掉所有職位的招聘。
第二個問題是獵頭顧問開發客戶很可能不走HR部門,而是直接聯系業務負責人或者CXO,因為業務負責人或者CXO本身就有可能是顧問的候選人,所以這一點很讓HR詬病。
總的來說,PS模式在行業線上與KA 競爭并不具備什么優勢,原因就在于他們的思維是“點”式的,而KA模式的思維是“面”式的。
五、MPC模式
MPC模式是從PS模式中分化出來的,這種模式最適合候選人很稀缺的領域,比如AI,大數據,算法,無人駕駛,區塊鏈,物聯網等新興領域,候選人很少,但是客戶需求旺盛。還有某些高精尖的領域也適合這種模式,比如醫藥研發科學家,投資高管,外資資深律師等等。
MPC是開發客戶的利器,是突擊的工具。在HR已經為獵頭公司過多而煩惱的時候,有能力尋找到稀缺人才的獵頭公司才是HR的摯愛。但是MPC模式不適合所有獵頭顧問,首先,MPC模式顧問要善于鉆研,其次,要敢于和高管溝通,所以它對獵頭顧問的要求比較高。
MPC模式尋找客戶不能通過HR,直接聯系Line Manager更加有效,因為很多時候HR不一定知道Line Manager的需求。而對于稀缺人才,即使沒有崗位,很多時候也可以為他設一個新崗位的。
通過上面的分析,相信你對獵頭業務有一定的了解了,那獵頭能給企業哪些服務?可以為企業創造哪些價值?HR如何引進獵頭,篩選獵頭?這些內容我們下期刊登,一起聽資深獵頭顧問Peter講獵頭行業的門道,懂獵頭其實并不難。
總結
1、獵頭就是一門生意,為了生存下去,獵頭就要多推薦,多面試,多轉化offer,多入職,快回款。
2、KA模式的核心就是以客戶為中心,客戶有需求就組建團隊,消化掉客戶的所有職位,
3、PS模式的運作邏輯是從候選人端開始,為候選人尋找適合的崗位。
4、MPC模式最適合候選人很稀缺的領域或者高精尖的領域。
云智咨詢企業電話:400-086-1877
關注云智咨詢微信公眾號,可免費申請云智咨詢專家入企管理服務
免費電話
7*24小時免費電話